劇情簡介
有教材主編說小學教材內容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說我們80年代的課文內容不適合現在的小學生!主編的這個觀點我先不下結論,看我怎么舉例反駁它!
小學教材是用來“生產”符合國家利益的人的!是用來培養這些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小學教材不是科學技術!只有科學技術內容就必須隨著科學的發展而完善!技術教材每年都修改那是必須的!
一篇課文選進教材不止是學漢字,更重要的事是倡導價值觀!選這篇文章要培養學生一個什么能力這個是重點!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我們當時學了后有同學一放學回家就抱著自己的父親哭,因為學完《背影》想起了自己父親的不容易和對自己的付出!就是那個去為自己買橘子的鏡頭最觸動人心!主編你為什么要把《背影》刪了換成外國的《愛迪生救母》?聽說愛迪生救母根本就沒這個事,是個虛構的故事,用這個故事替代我們的真實內容?!我們暫且不去評論內容的真假,即使是真的,難道愛迪生救母更能“感化”我們的小學生?更能培養他們的價值觀?外國的月亮比中國更圓?我不反對引進《愛迪生救母》,但是完全沒必要刪除《背影》!我完全反對!因為我看完《愛迪生救母》基本沒什么反應,因為潛意識知道它是外國的,沒有可比性,沒有同比心,感化心靈在效果方面比《背影》差遠了!
第三點,一個中醫要治好一個病,他只要知道要哪幾味藥就行!一個國家要培養一個人的三觀,它只要知道選用哪些課文就行!需要把中藥換來換去改來改去嗎?小學教材這本書就好比“中藥處方”,教材里面的課文內容就好比中藥,你見過哪個中醫把明明確定有療效的這味中藥《背影》換成還不曉得效果的外國西藥《愛迪生救母》?即使效果一樣也沒有換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