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如何讓孩子愛上勞動,培養兒童參與勞動。讓孩子參加適量的勞動是有很多好處的,有利于鍛煉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發展。
讓孩子愛上勞動的方法
由父母先做示范
囑咐孩子做簡單的勞動之前,應該由父母先幫孩子做一些事。孩子還不知道從事簡單勞動就是幫助別人,因此在父母幫孩子做事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自然了解勞動的意義。
如果孩子跟媽媽杯水喝,媽媽就要在給孩子倒水的同時說“哦,寶寶口渴啦?媽媽幫你倒水。
媽媽是不是聽了你的要求啊?寶寶也要幫媽媽倒一杯水好嗎?”用這種方式自然地引導孩子做簡單的家務。
媽媽在給寶寶分配家務勞動時應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身體狀況,同時盡可能地將任務內容具體化,一個整體的概念。
剛接觸早教的家長可能不會給寶寶做早教,推薦到“早教學堂”公眾號獲取0-6歲家庭早教課,我們群的寶媽們都是在那學習的。
應該讓孩子做父母需要的簡單勞動
如果孩子做好了自己喜歡的事,就可以做父母需要的簡單勞動。勞動就是給別人提供幫助,因此當孩子在跟別人接觸的過程中,應該適當地提高勞動難度。
當然,在讓寶寶參與勞動的過程中,你還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情。
讓孩子勞動的好處
1、勞動可以培養獨立性
其實每個寶寶都渴望獨立,從他第一次推開你的手要求自己走路時,從他搶過勺子要自己舀飯時。讓寶寶獨立做些事情,可以減少對大人的依賴,形成“靠自己的”獨立意識。
從小包辦寶寶的事情,只會讓寶寶形成依賴的心理,一旦形成依賴,將很難改變,大事小事都需要依賴家長。
2、勞動時雙手運動開發智能
勞動時需要用到雙手,俗話說“心靈手巧”,運動雙手可以開發智力,這也是很多家長讓寶寶從小學習鋼琴、學習小提琴的原因之一。對寶寶進行早期勞動訓練,也可以得到刺激腦細胞,開發腦細胞的作用。
3、勞動增強寶寶體質
勞動可培養寶寶動手的習慣,勞動中可促進大、小肌肉的發育,同運動一樣,可以增強寶寶的體質。
4、勞動讓寶寶學會珍惜
知道其中的苦,才會懂得得到的“甘”,順手給予寶寶的,寶寶不見的會去珍惜,而讓寶寶親自去做了,才會去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家長要有讓寶寶勞動的意識,讓寶寶從小做力所能及的事,三歲的寶寶盡量讓他自己吃飯、喝水、學會脫褲子、拿拖鞋,同時可幫媽媽拿東西等。
從孩子喜歡的事情入手
一般情況下,孩子滿2周歲,就可以從事簡單勞動了。但是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應該盡量安排在家中常見的、比較容易的事情。
為了激起孩子對勞動的興趣,應該讓孩子去拿一些自己喜歡的物品或在生活中與孩子親近的物品。
剛開始,應該讓那個孩子幫媽媽拿玩具、娃娃、牛奶、零食等熟悉的實物,然后逐漸提高勞動的難度,可以讓孩子接觸水、面紙、報紙等在生活中會常見的實物。
給孩子安排勞動的注意事項
用商量的口吻囑咐孩子從事簡單勞動
很多時候家長叫寶寶做某件事情時習慣擺著大人的姿態和用命令式的口吻,但是寶寶大多都會討厭,因為你剝奪了寶寶的選擇權利!如果想要寶寶幫忙家務,你應該以“能幫我拿面紙嗎?”等商量的口吻,委婉地囑咐孩子。
給寶寶提供選擇比直接地安排任務更能讓孩子感到快樂。再小的孩子都喜歡被家長尊重的感覺,所以媽媽可以列出一張家務清單讓寶寶在這些選項中選擇一兩項家務,家務是自己主動選擇的,因此心理上會承擔起完成任務的責任心。
當寶寶玩游戲的時候,不能讓寶寶做勞動
在房間里玩得正高興投入,媽媽在這個時候讓孩子去做家務活,肯定只會引發寶寶對家務勞動的厭煩心情。因此,你要選擇好一個合適的時機。
在指派任務時不該采用強迫的方式,可以適當地留給寶寶一個緩和的過程,比如“我讓你再玩十分鐘,之后要去把地上的書放到書架上整理好。
事情做得好積極夸獎,做錯時候給鼓勵
對孩子來說,積極參與勞動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所以家長不必糾結于結果的細致與完美。如果寶寶這次做得很好,或這次結果和以前相比進步很大,家長都應該積極夸獎寶寶,用這種成功的愉悅情緒來強化寶寶的行為。
但如果寶寶做錯事了,桌子擦得還是不夠干凈,或者擺放碗筷時不小心打破飯碗,家長都不應該隨便責罵孩子,而是應該給孩子一些鼓勵、指導,讓孩子有信心下次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