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這個母親的做法是在生氣的時候,和孩子對著干,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父母在孩子生氣時候,是順著孩子的,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兩種做法對孩子的影響吧:
1、和孩子對著干
這樣的父母對于孩子的哭鬧,發脾氣是不在乎的,覺得這就是日常生活的中意見小事,孩子就是發點脾氣,沒什么大不了的。不能夠一直慣著孩子,不然孩子今后會越來越過分。
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是無緣無故的,肯定是受到了負面情緒的影響,父母與孩子對著干,不利于疏解孩子的負面情緒,還會導致孩子的負面情緒堆積起來,在將來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
2、順著孩子
在生活中不少父母抱著息事寧人的想法,只要孩子不哭鬧,就會滿足孩子的要求,哄孩子聽話,只要孩子不哭鬧,不發脾氣,父母越久得過且過了。
在知道孩子需求的前提下,這種應對方式能夠在短時間里面獲得不錯的效果。但是,這樣的行為也是溺愛孩子的一種表現。沒有告訴孩子他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在默許孩子使用這樣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的孩子只會越來越無理取鬧,只要父母不滿足自己的要求,就會哭鬧,會變得越來越重視利益,變得自私自利,絲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因此,不管是順著孩子,還是和孩子對著干,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那么,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該怎么做呢?
1、注意和孩子講道理的時機
很多父母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都會先給孩子講道理,但是往往一點效果都沒用。道理很簡單,在生氣的情況下,誰都聽不進大道理,成年人是如此,孩子就更不會聽進去。這樣的嘮叨孩子聽多了,就會越來越聽不進去。
和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他哪里犯錯等等的話,可以在孩子冷靜之后再說,這樣的效果會好很多。而且講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與其和重點,要讓孩子認識錯誤,積極改正,不要過度的批評孩子,不然孩子依然聽不進去。
2、不要動手打孩子
那些在孩子生氣的時候,和孩子對著干的父母,往往也會動手體罰孩子,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震懾孩子,讓孩子妥協。但是這樣的做法治標不治本。只會讓孩子的情緒走向極端。要么是極端的叛逆,要么是極端自卑。
3、調整期待
很多父母的心中對于孩子都是有自己的期望的,不過有的時候期望過高,就會無法容忍孩子沒有達到自己期望的行為。父母覺得孩子不該哭鬧,而孩子的不合時宜的哭鬧,就會讓對孩子高期望的父母生氣,就想要教訓孩子,和孩子對著干。
因此,父母要學會調整期待,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理解孩子的想法,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里給父母推薦這套《拜拜了“壞”情緒》繪本,通過閱讀繪本,能夠讓孩子改掉壞情緒,培養好性格。
文中有很多貼近生活的小故事,通過這些故事,讓孩子產生代入感,了解自己的情緒。還能夠根據書中提出的方式來調整,解決自己的壞情緒。
【源源書苑】全套6冊拜拜了壞情緒 兒童勵志書籍
和治理水患相同,想要解決孩子的壞情緒,最好的方式就是疏導,而不是圍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