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步入夏季,把握住這幾個魚群的“吃飯時間”,魚獲翻倍不是事兒
經常釣魚的朋友都知道,季節的更替、氣候的變化、氣溫的高低,會影響到魚群的開口時間,現階段多為高溫天氣,魚群開口時間縮短,已然步入釣魚的淡季。
所以,夏季外出垂釣,只有找準在不同因素的影響下,魚兒會集中在哪些位置,哪些時間段“吃飯”,抓住開口時間作釣,輕輕松松魚獲翻倍。
一、不同天氣的影響
步入夏季,如果遇到了刮風或者下雨天,水域的環境和溶氧含量,會得到明顯的改善,可以滿足魚群對氧氣和水溫的要求。
再加上在風力的吹動、雨水的沖刷下,水域上下層會流動起來,會有大量的食物,被沖刷到岸邊,一整天魚兒都會有口,垂釣難度也小,是出釣的最佳時間。
注意:這幾個天氣最好不要外出垂釣
上述說的下雨天,是連綿小雨天,但如果是下了大雨或者暴雨,水位線波動較大,水域環境會變得不穩定,魚群不會開口。
而且岸邊會非常濕滑,視線也會受阻,垂釣時非常危險,我們可以稍等兩天,在雨停之后,水溫不是特別高,水域氧氣充足,水位線穩定時,魚群也會全天覓食。
二、不同時間段的影響
上面提到了刮風下雨天,這里該說說晴天了,畢竟現階段最常見的就是艷陽高照的高溫天氣。這時出釣,時間段的變化就尤為重要了。
1、凌晨5點到上午9點
在凌晨5點到上午9點,太陽光還不算特別強烈,水溫比較涼爽,氧氣還算充沛,在這期間,魚群會游到淺水區覓食,我們可以在在鏵尖、寬變窄、緩坡等魚群覓食的路線垂釣。
2、晚上8點以后
晚上8點以后,太陽落山,天色完全變暗,水溫涼爽、溶氧含量逐漸充沛起來,魚群會大量開口覓食。
但是要注意一點,就是夜釣要放低音量,拋竿、提竿要有規律,避免驚擾到魚群,同時要留心腳下,最好和朋友結伴出釣,注意安全。
注意:中午到下午這段時間,淺水區的水溫會非常高,光線也很強烈,溶氧含量又低,很少有魚群開口覓食。
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中午、下午釣不上魚,只是在釣位的選擇上要多加斟酌,盡量選擇有流水活動、有陰涼區域的地方作釣。
三、不同打窩時間的影響
從上文可以看出,下小雨或者刮小風等天氣出釣,魚情很好,但是天氣晴朗時,最好在早晚出釣,這時,更要把握住打窩時間。
比如凌晨5點到早上9點作釣,就要在前一天的晚上就把窩打好,如果是在晚上出釣,就要在天黑之前就到達水域,提前打窩。
如果想要釣上大魚,防止小雜魚鬧窩,最好是使用清香型的素餌。通常情況下,我會選擇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將玉米粒蒸煮放涼,再倒上一整盒的酸奶,最后滴上3ml左右的垂心者利誘,將三者攪拌均勻即可。
這種搭配非常快捷,但是誘魚的力度很大,因為,加入垂心者利誘后,餌料的留味時間會拉長,擴散范圍也會變廣,還可以讓魚兒更有胃口,魚獲明顯有提升。
而且,不止跟玉米粒,垂心者利誘的味型十分多樣,還可以針對不同魚種,跟常見的紅薯、麩皮、麥粒等搭配到一起,非常適合在實戰中使用。
結語:雖然魚情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但不代表沒有規律可循,以上是我自己對夏季垂釣的見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當然了,每個水域的情況都會有細微的差別,釣友們還要多實踐、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