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科室來了一名53歲的男性患者,疑似肺部腫瘤,身邊跟著幾個家屬。
“情況了解得差不多了,不過您還得拍個肺部CT看看,再進行下一步的方案。”
沒想到患者聽到這句話,頓時怒了起來:“你們這些醫生不知道這檢查有輻射嗎?我本來就是來看病的,還讓我做這些傷身體的檢查,是不是想提成!”
劉醫生被嚇了一跳,但還是耐心地跟他和他的家屬解釋了原因,最終家屬接受了做CT檢查。
其實,這種情況在醫院并不少見,很多人認為CT檢查會致癌,那真相究竟是怎樣呢?CT檢查非做不可嗎?
CT究竟是什么
CT檢查具有靈敏、準確、特異及定位精確等特點,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體狀況,達到早期發現病灶和診斷疾病的作用。
通俗點來講,CT檢查就是立體的X線檢查,X線就好比我們看見一個大西瓜,只能看到外形,但看不到西瓜熟不熟,有沒有籽,是紅的還是黃的瓜肉,而CT檢查不僅可以看到這一切,還可以一層一層地都能看到。CT檢查對我們診斷很多疾病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CT雖然比X線精確,但醫生并不會隨意開這項檢查,除非在某些需要的情況下。
哪些情況需要做CT檢查?
CT檢查不僅可以有效診斷頭顱問題,包括顱腦外傷、腦梗塞、腦腫瘤、先天畸形等。此外,CT對心臟問題也有一定的診斷價值,比如心包腫瘤、心包積液等心臟疾病。
除了心腦,CT對于實質性器官肝臟、膽囊、脾臟、胰腺、腎臟、腎上腺等器官顯示也是比較清晰的,對于腫瘤、感染及創傷,能清晰的顯示解剖的準確部位病變程度,對病變分期等有較高價值。還有就是,CT還可作為卵巢、宮頸和子宮、膀胱、精囊、前列腺和直腸腫瘤的等腫瘤疾病診斷的常用方法之一。
總的來說,CT檢查的使用范圍還是比較廣泛的,可以用于診斷我們身上多個部位的疾病,而且診斷結果比較準確。所以,有需要做CT檢查的時候,大家不要無需抗拒。但是,CT檢查并不適合每個人,以下這些人群,在選擇CT檢查時,一定要謹慎,以免給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4類人,謹慎增強CT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謹慎”不等于一定不能做,是指要經醫生評估后,再判斷是否能進行增強CT檢查。
1、1歲以下嬰幼兒及60歲以上老年人,這類人群身體抵抗力是比較差的,輻射更容易造成影響;
2、心臟病患者也有一定的安全風險,所以如果有該病史,要提前跟醫生說明;
3、過敏體質者,比如有哮喘、濕疹等疾病,也不宜進行增強CT檢查;
4、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進行增強CT檢查,因為增強CT檢查前注射的碘劑不容易被身體排出體外,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產生毒性。
增強CT檢查也有一定的禁忌癥,所以,大家也不要勉強進行,以免達不到檢查的目的不說,還傷了身體。
CT的輻射危害有多大?真的會致癌嗎?
CT檢查,確實有一定的輻射,但是輻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比如來自地球本身的射線、房屋裝修材料內的放射性核素,所以,大家不要“談輻色變”。
一般來說,接受的醫療檢查輻射劑量是非常低的,例如:進行一次胸片檢查,受檢者接受的輻射量僅0.01mSv,頭顱CT平掃為2-2.8mSv,胸部CT平掃為5.7-8.0mSv,腹部及盆腔CT平掃為10.0-14.4mSv,常規核醫學全身顯像的輻射劑量僅4.2-5.9mSv,而這些輻射劑量遠遠低于100mSv的確定性輻射劑量。
所以,只要是合理的檢查,是不需要過度擔心CT檢查帶來的輻射問題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長期接受電離輻射,是可增加惡性腫瘤的患病率(8%左右)。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CT檢查雖有輻射,但是如能合理運用,收益大于弊端!
總結一下,在進行CT檢查的時候,要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然后由醫生來判斷是否需要、適合進行CT檢查,千萬不要因為CT有輻射就抗拒檢查,因為CT檢查只要合理運用,可以幫助臨床醫師及時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使患者的受益實現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