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源自“文化遺產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今年的主題是“文物保護:時代共進 人民共享”。
在順德陳村,有不少文化遺產入選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呢。
陳村花會
2009年,“陳村花會”被列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遺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陳村花會是春節前十天在陳村舉辦的大型迎春花會,花會延綿10多公里,入場人數平均約30萬人次,春節氛圍濃郁,是在珠江三角洲、港澳、海外有著重要影響力的迎春花會。
(車水馬龍的迎春花市。馬永生攝)
陳村鎮已成功舉辦了36屆迎春花市。近兩年,陳村鎮搭建“云賞陳村花會”線上平臺,市民可以突破時空限制,宅在家里動動手指就能夠實現沉浸式購年花、游花市。
在陳村花卉世界游花海,身臨其境接觸花花世界,了解花卉市場發展歷史,還能近距離觀察和學習花卉種植技藝技巧,體驗花卉苗木栽培樂趣。休憩之余,可以前往陳村花宴推薦餐廳,品花宴,感受花卉文化所帶來的別樣的幸福。
民間文學·三字經
2007年,“民間文學·三字經”被列入佛山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三字經》作為中國傳統蒙學三大經典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世界兒童道德叢書》,是世界各地了解和認識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讀物。《三字經》的作者,經過多年嚴謹考證,是宋末元初陳村登洲人區適子。
近年來,陳村鎮立體化打造三字經文化,建成了三字經文化公園、區適子紀念館等文化載體,持續兩年舉辦《三字經》啟蒙文化周,開展啟蒙禮、兩岸三地四語齊誦三字經等活動,賦予中華優秀文化以時代內涵。
(啟蒙禮)
(第二屆三字經啟蒙文化周)
為更好推進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打造《三字經》文化IP,陳村鎮推出十幾款兼具文化、創意、實用于一身的系列文創產品,研發并推出三字經文化研學游線路,讓稀缺而珍貴的文化寶藏煥發新的光彩。
陳村粉制作技藝
2019年,陳村粉制作技藝被列入佛山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陳村鎮自古水土豐沃、物阜民康,相傳西漢時期就已開始水稻種植。
早在明末清初時,陳村交通發達、商貿暢旺,這里誕生了珠三角地區大米集散交易基地——米墟。陳村人黃但借鑒前人做粉經驗,創制出一種以薄、爽、滑、軟為特色的米粉,聲名鵲起。
(柔韌嫩滑、雪白透亮的陳村粉,那接近0.5毫米的厚度,說是薄如蟬翼也毫不夸張)
陳村粉的制作工序復雜而嚴謹,每一個步驟均有講究。除了制粉技藝恪守祖訓,但烹調方法卻日新月異。經過一代代創新,陳村粉已有70余種風味各異的佳肴,成為集傳統與時尚為一體的經典順德美食。
如今,老字號的陳村粉店里青石磨仍在悠悠運轉,他們用最傳統的工藝來鎖住陳村粉那份濃郁的鮮香。
陳村年桔栽培技藝
2020年,陳村年桔栽培技藝入選順德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年桔作為傳統年宵花卉之一,以順德陳村最為有名。陳村年桔種植已有2000多年歷史,有四季桔、朱砂桔、金蛋、金桔、代代桔等品種,陳村年桔栽培技藝代代相傳。
(農民在吊桔,美化年桔的造型。郭建光攝)
(2012年,888盆桔樹組成的桔塔,獲得當時“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高桔樹紀錄/高波攝)
什么是“陳村年桔栽培技藝”?利用檸檬枝條作砧木;進行制水催花;通過整形、修剪和綁扎提升觀賞價值……
在陳村年桔文化展示館,可以通過參與年桔扦插體驗、盆栽年桔旅游路線繪制、年桔文化趣味游戲等,了解年桔的一生;在桔場時光參觀連片的桔田,感受桔田四季獨特風光,還能動手制作年桔美食及周邊產品,深刻體會“年桔文化”的內涵。
對年桔文化和三字經文化進行挖掘和提煉,“陳村萌桔”正是陳村打造城市文化IP的初嘗試,與此相關的文創產品帆布袋、冰箱貼、文件夾等等深受人們的喜愛,涵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
逛迎春花市,學習《三字經》
品陳村粉,了解年桔栽培技藝
任憑時代滄桑變化
陳村非遺
已然成為陳村人文化鏈的一部分而延續
讓我們走近非遺、感受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