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下午帶著孩子去梅溪湖節慶島,因為天氣有些熱,孩子要把衣服脫下來,我考慮到她里面衣服比較單薄,就不讓。沒想到這一下激怒了她,接下來,她一直在生悶氣,不搭理我們。我嘗試著用游戲、玩具、糖果、說道理,講故事等手段去哄她,都沒有用。
孩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一個情緒呢?她在尋求權利。當她覺得我在干涉她的時候,她很憤怒,開始動手打我;我也感覺很憤怒,心想孩子怎么不講道理呢,于是我變本加厲地來管束孩子,這其實就是成年人與孩子的權利之爭。我們僵持了40分鐘……
漸漸地,我意識到了自己的情緒,沒有再去強迫孩子。當時旁邊有個小朋友在照顧小白兔,我就對她說:“你可以一起來照看這只小白兔嗎?“小朋友本身就想去玩了,我也給了她臺階下,于是我們就和好了。
在《正面管教》中提到,當我們大人跟孩子在進行權力之爭時,遵循3個策略:
第一、撤離沖突(我沒有再跟孩子就是否穿衣服而繼續僵持);
第二、堅定而和善(她打人的事,我說明了她的做法是不對的);
第三、請求幫助(尊重她,孩子更需要有臺階下,這不是服軟,而是智慧)。